水曲柳
學名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.
別名 大葉梣、東北梣、白栓
科屬 木犀科,梣屬
形態(tài)特征 落葉大喬木,高達30米以上,胸徑達2米;樹皮厚,灰褐色,縱裂。冬芽大,圓錐形,黑褐色,芽鱗外側(cè)平滑,無毛,在邊緣和內(nèi)側(cè)被褐色曲柔毛。小枝粗壯,黃褐色至灰褐色,四棱形,節(jié)膨大,光滑無毛,散生圓形明顯凸起的小皮孔;葉痕節(jié)狀隆起,半圓形。羽狀復葉長35厘米-35厘米;葉柄長6厘米-8厘米,近基部膨大,干后變黑褐色;葉軸上面具平坦的闊溝,溝棱有時呈窄翅狀,小葉著生處具關節(jié),節(jié)上簇生黃褐色曲柔毛或禿凈;小葉7枚-11枚,紙質(zhì),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,長5厘米-20厘米,寬2厘米-5厘米,先端漸尖或尾尖,基部楔形至鈍圓,稍歪斜,葉緣具細鋸齒,上面暗綠色,無毛或疏被白色硬毛,下面黃綠色,沿脈被黃色曲柔毛,至少在中脈基部簇生密集的曲柔毛,中脈在上面凹入,下面凸起,側(cè)脈10對-15對,細脈甚細,在下面明顯網(wǎng)結;小葉近無柄。圓錐花序生于枝上,先葉開放,長15厘米-20厘米;花序梗與分枝具窄翅狀銳棱;雄花與兩性花異株,均無花冠也無花萼;雄花序緊密,花梗細而短,長3毫米-5毫米,雄蕊2枚,花藥橢圓形,花絲甚短,開花時迅速伸長;兩性花序稍松散,花梗細而長,兩側(cè)常著生2枚甚小的雄蕊,子房扁而寬,花柱短,柱頭2裂。翅果大而扁,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,長3厘米-3.5厘米,寬6毫米-9毫米,中部最寬,先端鈍圓、截形或微凹,翅下延至堅果基部,明顯扭曲,脈棱凸起。花期4月,果期8月-9月。
生態(tài)習性 生海拔700-21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平緩山地。水曲柳是東北東部山地天然次生林的優(yōu)良混交組分,紅松闊葉林的主要建群樹種之一。綜合土壤溫度、土壤含水率、林內(nèi)喬木樹種組成以及樹木長勢來看,水曲柳適合生長在土壤溫度較低、含水率偏高的下坡位。
產(chǎn)地及分布 分布于中國東北、華北、陜西、甘肅、湖北等省。生海拔700-21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平緩山地。朝鮮、俄羅斯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用途 水曲柳第三紀孑遺種。與胡桃楸、黃菠蘿被稱為中國東北珍貴的“三大硬闊樹種”,它們的木材堅硬致密,紋理美觀,是工業(yè)和民用的高級用材。
水曲柳樹形圓闊、高大挺拔,適應性強,具有耐嚴寒、抗干旱,抗煙塵和病蟲害能力,是優(yōu)良的綠化和觀賞樹種。同時可與許多針闊葉樹種組成混交林,形成復合結構的森林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對提高整個林分的涵養(yǎng)水源、保持水土、防止環(huán)境惡化等有很大意義和作用。
水曲柳化學成分包括香豆素、環(huán)烯醚萜苷、苯丙素、類黃酮、木酚素等。水曲柳的樹皮可入藥,是傳統(tǒng)的治療結核、外傷的藥物,還可作為驅(qū)蟲劑。水曲柳乙醇提取物有明顯的鎮(zhèn)痛、抗炎作用。水曲柳中的香豆素成分具有防治病蟲害的作用。同時其還具有免疫、抗菌、抗氧化、保肝、利尿、抗過敏、使皮膚再生等功能。
繁殖與栽培 一般采用種子催芽播種。
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,不做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)